开漳文化:跨越海峡的祖根认同
| 招商动态 |2017-01-06
加关注,春暖花开
云霄威惠庙,人们正举行祭祀典礼
“云霄要建童玩节亲水公园啦!”消息传来,最为兴奋的是当地的孩子们。据悉,这个总投资10亿元的公园已开始规划建设,将与台湾的同名公园成为姐妹园。公园的建设,倾注了漳籍台商吴松柏的心血。在祖地寻根之路上,吴松柏对祖地漳州寄予了深厚的感情。他还干脆在开漳圣地云霄县扎根,成为漳台经贸交流的使者。
近几年来,越来越多的台胞和侨胞到云霄寻根谒祖,祖地认同,带来了漳台文化交融、经贸往来的兴盛局面。这源于开漳圣王文化的弘扬与传播。如今,开漳文化牵系着遍布海内外的8000多万漳脉乡亲,散发着熠熠的风采。
一位老干部的祖庙情缘
在云霄县城漳江畔,穿过车水马龙的大街,绕进一条小巷,别有洞天。一处宽敞的宅地,雕梁画栋、碧瓦飞檐,气宇非凡。这里正是开漳圣王陈元光的故居,也称燕翼宫,在宋代被奉为开漳祖庙。历经千年沧海桑田,几经修葺,圣王府犹在,府外井水涌动如初。陈氏后裔陈振权退休以来,一直呵护着这里的一切。
“小时候,我就住在圣王府中,几十年来,见证着这里变迁。”陈振权说,这里曾被改作粮仓,又被当作居委会办公场所、职工宿舍,几经兴废。改革开放后,前来寻根的台胞看到祖庙破败而感慨万千,他们纷纷建议重新修缮。
“1986年,云霄县与陈元光的祖地、河南固始县结为友好县,两县同时成立开漳历史研究会。”时任云霄县委组织部长的陈振权,开始全身心投入到祖庙保护工作。而此时,两岸漳籍乡亲修复燕翼宫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。2001年,燕翼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燕翼宫重修的实质性动作是在2010年初。当时,县文物保护协会燕翼宫工作委员会发出倡议书,号召乡亲捐资出力。云霄籍新加坡华侨陈东平慷慨捐资150万,将工作推向了正轨。
燕翼宫重修中,原本被拆除的物件找回来了。“我们请省文保部门设计重修方案,做到修旧如旧,尽量恢复原貌。”陈振权说,7块古代牌匾、14根石柱、一对石狮、多数雕件以及一条重达数吨的主殿屋脊都安回了原位。随之,燕翼宫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、重要涉台文物,而国家级文保单位也正在加快申报中。
“燕翼宫是武则天的赐名,‘燕翼’二字出自诗经,后来称作善为子孙后代谋划。我们努力做好保护工作,让子孙后代有实物可以观瞻,才谈得上文化传承和弘扬。”陈振权说,去年8月燕翼宫新修落成后,年过八旬的陈东平携妻儿来前祭拜,喜出望外,激动万分。如今,每年陈元光诞辰与逝世公祭、元宵节“见王”、新婚和生子“点灯”等民俗活动,都在这里得到了恢复和传承。
去年以来,到燕翼宫祭拜、参加民俗活动的群众中,开漳87姓将士后裔就达5000多人。目前,陈振权和助手们正在整理陈元光诗集《龙湖集》,着手将其译为现代文。同时,陈元光的诗作及开漳故事也已进入云霄中小学乡土教材。
一位史学者的海峡守望
云霄县的将军山,因陈政、陈元光父子而命名。山门内,立起了父子俩的石雕像,雕像的手指向台湾,若有所思。
将军山下,一处僻静的所在,开漳历史纪念馆就坐落于此。
“漳州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,到了唐代开漳之时才真正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。”纪念馆中,重点陈列唐代以来漳州百姓的生产、生活用具。对这些,纪念馆馆长、历史学者汤毓贤如数家珍。
“陈元光被尊为漳台圣宗。开漳圣王信仰从闽南漳州传入台湾,渗入移民社会基层,与当下台海民间世俗价值观念和民心向背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。”汤毓贤说,每年台湾民众和庙团成群结队地回祖籍地谒祖会亲,加深了两岸民间联谊互信,研究开漳圣王信仰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。
自唐、五代、宋、明、清以来,历朝历代对陈元光的追封计达22次,仅两宋就有15次之多,其庙祀多称威惠庙。“陈元光后代及其将士后裔多留居漳土,有的远播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等国,在各地根深叶茂。他们对开漳先贤怀有深厚的感情,鲜明地体现了海内外漳籍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与血缘关系。”汤毓贤说,陈元光从功臣到神祇的文化嬗变,融入了漳脉乡亲深厚的民族感情。
汤毓贤认为,开漳圣王文化、开漳文化与陈元光祖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,是漳地土著信仰与中原传入的道释、楚越民间信仰磨合而成,是闽南独特民俗文化的根基。这种文化形态,不仅保留着闽越族先民遗留下来的传统民俗与文化特征,也保存着1300多年前开漳将士从中原带来的以汉民族河洛主流文化的生活习惯、语言音韵、文化教育、宗教信仰、岁时节俗和生产技术等内容。
“‘中原热血、楚越柔情’,这是对开漳文化的概括。事实上,在面向海洋的文化融合、碰撞环境中,也使开漳文化独具海洋特质。”汤毓贤说。“中原——漳州——台湾——海外”成为开漳文化传播、演进的路线。目前,漳州地区已登记在册的开漳圣王宫庙有251座,台湾地区则达380余座,南洋诸岛也有30余座,海内外信众达8000万人。
“看这幅照片,也有段故事。”汤毓贤拿出一张照片。照片是2011年拍的,台湾彰化市长邱建富手中拿着自己的书法——“彰化源漳”。当时,邱建富在云霄参观,汤毓贤问道:“您知道彰化地名是怎么来的吗?”邱表示不知。汤毓贤说,彰化之义即漳民开化开发之地,“漳”字代表东岸,而“彰”字则代表西岸。有理有据的解释,使邱建富茅塞顿开,遂感慨题词。
“漳州人移居台湾的历史,至少可追溯到两宋,真正大规模开发还属明代中叶以后。当他们离别家园时,不忘捧上故乡泥土,带上家乡神明,在海峡彼岸寻找新的落脚点。”汤毓贤说,在以漳州人为主的移民高潮中,开漳将士后裔们大规模渡海赴台开发,为台湾的繁荣发展立下勋劳。因此,开漳文化传达了海峡两岸血浓于水、根系相连的骨肉情深。如今,祖籍漳州的台胞占约四成。
一种文化演绎多元效应
随着台湾开漳圣王民间信仰社团不断崛起,频繁地组织活动,争取了海内外族亲,扩大了影响。“台湾许多政界人士也热忱参与,甚至利用民间信仰社团争取选票,开漳圣王这一信仰文化对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多层面的辐射作用显而易见。”云霄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晓杰说,自台湾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以来,台胞返闽寻根谒祖、续谱联谊者纷至沓来,投资大陆各项事业、报效桑梓的行动也越来越普遍,云霄与台湾、海外的交流正在往深度发展。
“首先是信仰文化交流。”李晓杰说,开漳圣王信仰文化交流对接还辐射到整个漳州,芗城、平和、诏安等漳属开漳圣王庙,都不断有台胞前来交流参访。这些活动,在台湾掀起一次又一次文化寻根潮。令人可喜的是,这些双向交流团组的数量与规模历年均有新的增长,1998年以来,仅云霄县接待台胞进香团组就逾8万人次。
2007年,云霄县举办首届开漳圣王文化节,开始上演文化经贸交流大戏。至今,这一文化节已举办6届,平均每届有近万名海内外嘉宾参加。“每届文化节,县里根据不同主题和活动功能,但总的基调是凸显对台特色,得到了台湾的热烈响应。”李晓杰说,历届文化节中,中国国民党中著名闽籍人士吴伯雄、林丰正、江丙坤等纷纷赠匾、题词或发表讲话,表达了台胞对祖地文化的高度认同。
“第四届开漳圣王文化节开始列入海峡论坛子项目、国台办重点对台交流项目。开漳文化已经成为推动云霄发展的现实优势。”李晓杰说,“通过加强对接,不断引进台资光电产业龙头企业,促使光电成为云霄县域经济主打产业。”
“在新的历史时期,云霄县依托开漳圣王信仰文化资源优势,积极实施文化项目带动战略,提升开漳圣地知名度,打造开漳圣王文化品牌。我们以开漳圣王文化为纽带,加大区域投资软硬环境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,汇集漳水云山人脉,拓展云台交流合作空间。”云霄县委宣传部长郭达璐表示,云霄县与陈元光故乡河南固始县多次联合举办以纪念开漳先贤、祖根文化为主题的系列交流活动,还投巨资建设了将军山朝圣文化公园、开漳历史纪念馆和文化遗产展示中心。同时,还配合拍摄历史剧《大唐儒将开漳圣王》,全方位拓展文化品牌。
目前,漳州、云霄在争取推动开漳圣王文化节项目获得文化部的指导和支持,并计划申报开漳圣王巡安民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诚如台湾高雄凤邑开漳圣王庙碑刻所载:“元光之光,非陈姓一姓之所私有,当以漳民之所有;非漳民之所有,当以台民之所有;非台民之所有,当宜国人之所共有。”
云霄将军山,陈元光父子雕像
当代大文化